“人工降雨”與“可燃冰開采”
“人工降雨”與“可燃冰開采”
可燃冰因其能量密度高、保有量大且相對清潔而備受關注。2017年,我國首次在南海試采可燃冰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我國可燃冰開采的歷史性突破。事實上,可燃冰開采的基本原理并不復雜,可以從“人工降雨”講起。
“云”是水汽在高空低溫環境下凝結成的小“冰!。只要有足量的水汽進入特定的高空低溫環境就會形成云!叭斯そ涤辍钡脑硎菍⒗鋮s劑撒播到云中,使云內溫度下降,水蒸氣遇冷液化成許多小滴和小冰晶,這些細小的水滴和冰晶迅速增多加大,迫使它下降形成降水。
可燃冰是由甲烷為主的烴類氣體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似冰狀固態結晶物質?扇急谧匀唤缰袕V泛分布于陸架陸坡到高原和高緯度的凍土帶?茖W家將適合可燃冰生成的溫度壓力環境稱為“穩定帶”。只要有足量的甲烷進入穩定帶,就能夠形成可燃冰。
開采可燃冰的方法與“人工降雨”正好相反,開采時需要誘導可燃冰汽化,然后通過集氣裝置采集甲烷氣體。加熱和降壓是“融化”可燃冰最直接的方法。
根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莫雷迪斯和美國地質調查局蒂姆·科利特的觀點,可燃冰有穩定態和臨界態兩種不同的賦存狀態,不同狀態的可燃冰開采成本不同。臨界態與冰水混合物相似,只需少量加熱或減壓即可分解為氣體,開采成本低。穩定態為固結冰,需要大幅增溫或降壓才能實現汽化并采集,開采成本高。因此,就目前的技術而言,臨界態可燃冰比穩定態可燃冰更具有商業開采價值。
- 上一篇: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8/11/26
- 下一篇:人工模擬降雨系統一某大學人工降雨廳模擬降雨系統通過驗收 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