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謹防森林火災
春季謹防森林火災
1987年5月發生的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燒毀森林面積101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70萬公頃,受災群眾5萬多人。這場大火正是在春季氣候干燥情況下發生的。森林火災與溫度、濕度都有密切關系,溫度越高,蒸發作用越強,干燥的枯枝落葉更容易引起火災。我國大部分地區冬春季火災所占比例高達70%以上。進入雨季后,火災明顯減少。我國各級氣象部門所做的“森林防火預報”就是利用最高氣溫和空氣最小相對濕度進行計算的。
森林火災與降水量也有關系。每月平均降水量大于100毫米時,一般不發生或很少發生林火。日降水量2~5毫米時,能降低林區燃燒性,大于5毫米時,能使林地面積可燃物吸水達到飽和狀態,較難發生火災。
相對濕度影響森林火災發生,當相對濕度達到75%~80%時,不易發生火災。但如果長期不下雨,即使短期內相對濕度達80%~90%,也可能發生火災。據調查,月平均相對濕度大于75%不發生林火;55%~75%時,可能發生火災;小于55%時,可能發生大火災;10%~30%時,可能發生特大火災。如果相對濕度和溫度都低時,也不易發生大火災。
風也是火災發生的重要因素,它不僅能把枯樹落葉吹干,有助于燃燒,同時還使小火擴大,使地面火災變成樹冠火,并能使死灰復燃。特別是火災發生以后,火勢主要向下風方蔓延,這時如果遇上大風,燃燒的火團往往向林區深處擴展,甚至綿延數十公里,數百公里,持續十天、半個月。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雷擊同樣也是大火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大興安嶺林區發生的雷擊起火次數較多,幾乎每年都有由雷電引起的林火。1957~1964年,雷擊火災平均占總火災次數的18%左右,個別年份達38%,個別地區竟達80%。大興安嶺林區的雷擊起火多發生在每年4~7月,其中6月份最多,占83%。在一天中,早晨最少,午后最多。春末常發生雷擊起火,與當時有較強的氣旋活動有關。
春季一般是森林火災的多發季節。3月底到4月初春風已吹遍華北平原;5月前后,黑龍江省由南往北開始春回大地;淮河、秦嶺以北的春雨量明顯比淮河、秦嶺以南地區減少;在華北、西北更是春雨貴如油。此時的北方大部地區,氣溫急升、空氣干燥、蒸發量大,并且多風。這些氣候條件對發生森林火災是極有利的。每到這時,林區的氣象部門,都特別加強森林火災的預報以及用衛星云圖監視森林火情。一些林區氣象臺站每天早上發布森林火險的等級預報,供有關部門參考使用。
來源:《氣象知識》
- 上一篇:“冬行夏令” 持續陰雨與厄爾尼諾有關 2019/4/16
- 下一篇:人工模擬降雨系統一某大學人工降雨廳模擬降雨系統通過驗收 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