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類型重力侵蝕及現象
重力侵蝕是指地面巖體或土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衡而產生位移的侵蝕過程。根據其形態可分為崩塌、滑塌、滑坡、餡穴、瀉溜等,一般都發生在侵蝕活躍的坡面和溝壑中。
重力侵蝕主要分布在山區、丘陵區和陡坡上,溝道重力侵蝕是我國水土流失的主要來源之一。
重力侵蝕包括哪些現象
重力侵蝕包括崩塌、滑塌、瀉溜、陷穴、崩崗等各種現象;崩塌、滑塌、瀉溜、陷穴、崩崗一般都發生在侵蝕活躍的坡面和溝壑中。
崩塌:溝壑兩岸的溝坡或溝壁,坡度很陡,有的35~45度,有的甚至60~70度,處于基本穩定狀態,如果由于溝底下切,溝坡或溝壁下部被水淘空,上部的土體由于自身的重力沒有支撐,就崩塌下來。每處崩塌的土體,少的數十立方米,多的數千甚至上萬立方米。
滑 塌:溝壑兩岸的溝坡,有的地方由于地質作用表層與深層土質不同,都向溝內傾斜。表層數米深的土質透水性較強,深層土質透水性較差或不透水,在兩類土層的交 接處形成一個“滑動面”,一般情況下能基本保持穩定。
瀉溜:主要發生在黃土高原地區溝壑兩岸的陡壁上,這些溝壁一般由粘性紅土組成,坡度70~80度,甚至垂直。紅土表層受風化 作用,剝蝕成粗顆粒,脫離母體,其下部沒有任何支撐,由其自身的重量經常地、分散地瀉溜到溝中,隨水沖走。每次每處數量不大,只有數立方米,但日積月累, 給下游河道增加不少泥沙。
崩崗:崩崗是我國南方廣東、江西等省風化花崗巖地區特有的現象。在這些地區,由于氣溫高、降雨多,山區、丘陵區的風化花崗巖深 50~60米或更深,由松散的石英顆粒組成。當地面有林草植被覆蓋時,不會有崩崗發生,一旦地面植被破壞,暴雨中坡面水流集中到淺溝,很快形成切溝和沖 溝。
陷穴:陷穴也是黃土高原地區特有的侵蝕現象。在黃土溝頭5~10米范圍內,地面有低洼積水處容易發生陷穴。
- 上一篇:水土流失類型之復合侵蝕 2016/11/22
- 下一篇:人工模擬降雨系統一某大學人工降雨廳模擬降雨系統通過驗收 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