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降水和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低監測暴雨和持續降水,并開展預報預測工作,是預防泥石流災害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
現在社會高度發達,氣象狀況變化萬千,氣象監測和災害預警工程對于保障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有重要意義。自動化氣象站由氣象傳感器、數據采集儀、氣象傳感器管理軟件、供電系統、數據傳輸系統以及支架等幾部分組成。用于對大氣溫度、相對濕度、風向、風速、雨量、氣壓、光照強度等眾多氣象要素進行全天候現場監測。具有自動實時顯示、自動記錄、實時時鐘、數據通訊等功能,是一種集氣象數據采集、存儲、傳輸和管理于一體的無人值守的自動化氣象站系統。若選配GPRS無線通訊模塊還可實現氣象設備與計算機監控中心的遠程無線連接。
系統功能特點
1、便攜式結構設計,安裝方便快捷,適合流動性作業要求。
2、 硬件和軟件均采用模塊組合式開放性設計,可根據用戶需求靈活組合配置,測量精度高。
3、提供多種數據接口,數據采集密度可設置。
4、節能設計,充電電池供電(一次充電使用時間大于72小時),適于野外作業,也可配太陽能電池板,適合無電地區常年使用。
5、可對大氣溫度,環境濕度,大氣壓力,平均風速風向,瞬時風速風向,太陽輻射,降雨量等進行采集,存儲,顯示處理。
6、標準RS232/RS485/以太網通訊功能,支持ASCII通訊協議,可以通過有線連接、局域網連接、光纖連接、GPRS移動通訊、3G通訊、衛星通訊等多種通訊方式與氣象站接收服務器組成氣象監測系統。
7、可選配新一代外接控制管理模塊,通過該管理模塊可以外接氣象信息顯示屏,用于實時顯示氣象數據和其它業務信息。
8、采用不銹鋼支架和野外防護箱,完善的防雷擊、抗干擾等保護措施,耐腐蝕、抗干擾;
9、在電子線路方面采用了防雷、噪聲抑止等多種抗干擾措施,在硬件和軟件設計方面采用了降額設計、電磁兼容設計等多種可靠性設計技術,可靠運行于各種惡劣的野外環境,低功耗、高穩定性、高精度、可無人值守。
實驗目的:通過人工模擬降雨器模擬不同的降雨量及不同季節的降雨量對五參數中的降雨量檢測
在整理降水資料時,必須考慮平均降水量、降水的季節分配、降水變率等主要項目。
1、 平均降水量
因為降水不是一個連續發生的氣候要素,在一年中并不是時時刻刻都有降水現象,因此日降水量的統計是沒有意義的。一般只統計月、季、年降水量。月、季、年降水量是各該時期內降水的總和,平均月、季、年降水量乃是相應的降水量總和的多年平均值。這些指標是表征降水最基本的量值。
降水量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都是相當大的。為了獲得必要精確度的平均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應當有長時期的觀測資料,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有30-50年以上的資料,平均降水量就比較具有代表性。
有直接統計的方法求候、旬降水量是困難的。有類似于求候、旬氣溫的圖解法計算候、旬降水量,比直接計算較為優越。
2、 降水的季節分配
降水的季節分配可以通過比較各月的降水量百分率、降水相對系數及季降水百分率來表示。
月降水量百分率:在生產上不僅要了解一個地方的年總降水量,還要知道其他降水季節分配是否均勻。